吳母謝氏。教子義方。道人之短。百笞何妨。 【原文】 宋進士吳賀母謝氏。教子有義方。每賀與賓客語。母輒於屏閒竊聽之。一日。賀偶言人之短。母聞之大怒。客退。笞賀一百。所親解之曰。臧否、士之常。當有何過。而笞之若是。母太息曰。吾聞愛其女者。必取三復白圭之士妻之。今獨産一子。使知義命。而出語忘親。豈可久之道哉。因泣不食。賀繇是恐懼自勅。卒為名人。 呂坤曰。亡身之禍。言居其九。正使義所當言。殺身何恤。而平居談短論長。直訐醜詆。自求切齒腐心之恨。禍將焉逃。吳母教子。可謂知所重矣。滂母有遺恨哉。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箇進士姓吳名賀。他的母親謝氏。教訓兒子很有義方。每遇着兒子和客人說話的時候。謝氏常是立在屏風後面。去聽他們說的是什麽話。有一天、吳賀偶然對客人、說着人家不好的地方。他的母親聽了。就很生了氣。等到客人出去了以後。就把吳賀打了一百下。有箇親戚去勸謝氏道。談論人家的長短。這也是讀書人通常的毛病。有什麽重大的過失。你要把他打到這箇樣子呢。謝氏就歎了口氣說。我聽得愛護女兒的人。一定選擇了說話很謹慎的讀書人來做女婿。我只有一箇兒子。要叫他明白了義和命的大道理。現在他說話這樣的不謹慎。這就是忘了母親了。這箇樣子。那裏是處世久長的道理呢。於是謝氏就流着眼淚。不肯飲食。吳賀從此以後。心裏就很有了恐懼心。竭力的警戒着自己。終於成了一箇很有名譽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