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训子。不爱己身。死亦无恨。须作忠臣。 【原文】 唐董昌龄母杨氏。蔡州人。蔡州为吴元济所据。昌龄事吴为房令。母密戒曰。顺逆成败。儿可图之。昌龄未决。徙郾城。母复曰。逆贼欺天。神所不福。当速降唐。毋以我累。儿为忠臣。吾死不恨。会王师逼郾城。昌龄乃降。宪宗喜。即拜郾城令。兼监察御史。昌龄谢曰。母之训也。臣何能。宪宗叹异。后封杨氏为北平郡君。 西汉有王陵母。东汉有赵苞母。先后相继。舍身以成子之忠。昌龄母其熟读汉书乎。而昌龄不忘母训。卒以降唐。既拜监察御史。犹曰母之训。臣何能。其忠也。即其孝也。故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也。 【白话解释】 唐朝董昌龄的母亲杨氏。是蔡州地方的人。那时候吴元济造了反。蔡州就给吴元济占据了去。在这个时候。董昌龄做了房县的县官。正是吴元济的属下。他的母亲就很秘密地对他说。大凡一桩事理。是顺天的就可以成功。倘然是逆天的就要失败。在这个地方。你可以仔仔细细地思量一番才好。董昌龄的心上还决定不下。吴元济又把他调到郾城去做官。母亲又对他说。这个吴元济的反贼。欺骗皇上。这是神明不肯保佑他的。你应当立刻投降唐朝。不要为了我带累你的缘故。就不去投降了。你假若做了忠臣。我就是忠臣的母亲了。这样我便死了。也是没有怨恨的。刚巧唐朝的官兵来攻打郾城。董昌龄就出去投降。宪宗皇帝得知了很欢喜。就叫董昌龄做了郾城的县官。并且兼着监察御史的职。董昌龄就辞谢着说。这都是我母亲的教训。至于我那里有什么功劳呢。宪宗听了叹着称异。后来封杨氏做北平郡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