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黼修心。無際良箴。母即活佛。倒屣披衿。 【原文】 明楊黼慕蜀中無際大師。往訪之。途遇老僧呼黼姓名。曰、無際大師是我之師。命我迎汝傳語。見無際不如見活佛。黼曰。活佛安在。僧曰。但枤w。見披衿倒屣者是矣。黼遂回。夜半扣門。母聞聲喜甚。遂披衿倒屣而出。黼大悟。自是竭力孝親。並注孝經數萬言。 人當寒夜遠歸。扣他人門且不應。惟母聞其子扣門則喜。衣不及釦。履不及穿。慌忙啓關。此等慈悲心。何異活佛。然家家有活佛。舍近求遠。何哉。楊黼專究性命。不理外物。但求悅親。無愧佛子矣。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箇楊黼。很佩服四川地方無際大師的道行。就要到四川去訪問他。走到了半路上。碰見了一箇老和尚、喊着楊黼的姓名。並且對他說。無際大師就是我的師父。他叫我來迎着你。並且叫我對你說。見無際還不如去見活佛。楊黼說。活佛在什麽地方呢。和尚說。你只要向柗交厝ァD菚r候、有看見一箇披開衣領頭、倒穿着鞋子的人。這就是活佛了。楊黼聽了和尚的話。於是就回去了。正在半夜的時候。到了家裏去敲門。他的母親聽到了兒子回來的聲音。心裏非常歡喜。就急急忙忙的。披開衣領、倒拖鞋子走出來。楊黼纔覺悟了。曉得孝順家裏的爺娘。是比較去見活佛。還要好得多。從此以後。竭力孝順母親。並且注了一部孝經。有幾萬箇字。 【緒餘】 孔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性、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故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五孝惟庶人始言養。蓋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必也一舉足而不敢忘父母。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道而不徑。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遺體行殆。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不辱其身。不羞其親。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以保令。名。斯可以謂孝。而悌忠信禮義廉恥。皆在其中矣。易言之。則不悌不忠不信。無禮無義無廉無恥。皆為不孝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