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積廬墓。哭不絕聲。以父名石。避路而行。 【原文】 宋徐積三歲喪父。母教讀孝經。輒流涕。事母力役皆身為之。應舉、載母入都。不廢定省。旣冠登第。尚未娶。人問之。曰。娶非其人。恐為母病。以父名石。不用石器。遇石則避而不踐。或言其難。曰。吾遇之。怵然傷吾心。思吾親。不忍加足其上。豈故避之。元豐中、詔賜絹米。 積初從胡瑗學。後廷薦其孝廉。為楚州教授。母亡。廬墓三年。雪夜伏墓側。哭不絕聲。時甘露降。木成連理。李文耕謂因父之名。並避其物。真一舉足而不敢忘父母者。篤行如此。不媿謚為節孝矣。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箇徐積。三歲的時候就死了父親。他的母親。親自教他讀着孝經。他一面讀着書。一面想起了父親。就不禁流着眼淚了。徐積事奉母親。不論什麽樣用力氣的事務。都是他親身自做。不要別人替代。到京城裏考試的時候。也載了母親同去。不間斷早晨和晚上請安的職務。後來二十多歲的時候。就中了進士。可是還沒有娶親。人家問他。他說。假使娶了一箇不賢的妻子。反而要叫母親生了氣的呵。他又因為父親的名字叫石。所以他不用石頭做的器具。遇着了石頭鋪的路。也避開了不踏。有人對他說。這樣避諱很難。徐積就回答他們說。因為我一遇着。就悽然地傷了我的心。因此又想到了我的父親。所以不敢用腳踏在上面了。並非我故意避諱呀。到了元豐年閒。皇帝聖旨下來。賜給他絹料和米糧。表揚他的孝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