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景公出游于寒亭途中,目睹腐烂的尸体,却默不作声,好像视而不见。晏子于是上前进谏道:「过去我先君桓公出游,看到饥饿的人,就给他食物;有病的,周济他钱财;工作不使他们过分劳碌;税捐不超过他们的负担。所以先君一旦有出外巡游的消息,百姓们便非常高兴,说:『国君会不会到我的家乡来巡视呢?』 「现今,君上游于寒亭途中,离此居住的四十里方圆的人,拿出自己所有的钱财,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尽最大的力量,也没法完成规定的劳役。百姓在饥寒交迫的痛苦下,弄得野有饿莩,路陈腐尸,张目相望,不绝于途。对此,君上竟视若无睹,不闻不问,这实在有失君王之道啊! 「进而言之,一旦百姓们民穷财尽,气衰力竭,下情蒙蔽,不能达于上;国君骄傲舒泰,奢侈淫佚,上情壅塞,无法宣导于下;上下离心离德,君臣无亲,这是夏商周三代帝王,由盛而衰的原因啊!如今,君上不但不加警惕,还步他们后尘,只怕最后是亲痛仇快,公族的危险,造成异姓的幸福啊。」 景公听了猛然警醒,说道:「先生讲得很对,在上的国君忘记了下民的痛苦,厚加聚敛而不顾人民负担。我的罪过太大了。」于是,景公派人掩埋了路上的尸体,发放赈灾的粮食,并且下令凡居住寒亭方圆四十里的人民,免除一年的繇役。此后,景公更决定三个月以内不出外巡游,闭门思过。 齐景公路见腐烂的尸体,竟然不闻不问,身为君王,见百姓受苦却无动于衷,实在有失君王之道。因此,晏子力谏,使景公能够生起呵护人民的心,体恤民生疾苦。这,不仅是齐景公的福气,也是百姓之福。 见到君王有失,马上进谏,是晏子的忠贞;进谏又能合情合理,使景公接受,是晏子的智慧与才能。身为下属,晏子力行了对君王劝谏的责任,身为百姓的父母官,晏子又能关心百姓疾苦。晏子可谓是尽到了自己的本分了。 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能够如晏子一般,尽到自己的职责与本分呢?当亲人有过失时,能否真诚劝导,使之改过,保有其幸福美满的生活?而遇到人生的一些情境,是否也能提起警觉,看到问题所在,当下去解决问题呢? 曾有位父亲,有一天,他看到自己四岁的女儿,在看别的孩子吃零食。孩子只在那儿愣愣看,一副很想吃的表情。父亲见了,马上喊她回来,严厉地训斥了她一番。告诉孩子说,这样看别人吃东西是不对的,想要吃什么,回来跟父母说,父母同意了,就给她买,父母没买,就不能吃。 孩子被训斥了以后,很委屈地哭了,但从此以后,只要看到别人吃东西,她就自己走开,不再去看。而且,也没有找父母讨东西吃。 曾经问过这位父亲,为什么要那么严厉。因为孩子还小,也不过是看人吃东西,她自己又没有讨要。可父亲却说,现在小,只是看看而已,以后说不定就会要。等养成了好吃的习惯后,长大就不好管了。第一次就告诉她不可以,她就懂得了。 这位父亲能在一开始,就看到问题,并能看到问题发展下去的后果,于是能马上告诉孩子哪些是不对的,需要改正,真是他的智慧。如此便使孩子从小就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偏失,及时改正,避免了以后更大错误的产生。 我们是否也能有这样的警觉心呢?景公的身边,有晏子时时提醒,而我们的身边,如果没有这样的善友提醒,便更应自我警醒,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问题严重化。 时时反省,乐于改过,相信我们的生活,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品德也会在其中得到提升。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