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有个习俗,出嫁后的女儿是不能过回娘家过年的,但对儿子来说,只要家里有老人,不管你在外多忙,生意多大,位置多高,都应该回家过年。我有个亲戚就是这样的,尽管他早已身价过亿了。 说到我这个亲戚,在老家方圆百里,可称得上一传奇人物。他刚退伍那会,因为家里人多地少,在八十年代他早早的出门打工创业。勤奋、机遇、执着,让他在老家这一片成为最先发达的一个人。所以他九二年盖的房子,现在还是在村里最体面的。房子很气派,很大,房间很多,但很冷清。他们一家早早搬到了城里,老家只有两位老人,现在父亲在医院长期养病,只有母亲一人住在这里。父母都不愿意随他去城里过年,因为老人觉得在家舒服,不习惯城里的孤独。今年他带了儿子、女儿回家过年,家里总算有了点过年的气氛。 儿子、女儿都还小,帮不上忙,所以家里里里外外都是他忙活着。那天去他家时,他正在厨房打扫卫生。虽然之前老母亲已经打扫过了,但头顶上的蜘蛛网、被煤球炉子熏黑的地面、早已看不出最初颜色的炊具还清晰地摆在那里。亲戚也五十三岁了,承载着他那一百一十多公斤的体重,挽起袖子,用铁刷子一点点的清理炊具和地面上的“陈年灰”。我看到他手上有几处贴着创可贴,他说回来碰冷水多了,冻裂的。看着他清理厨具时的细致、用心,我想这也许也是他事业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坐在他家客厅的沙发上,闲聊中,他说,他在外面都三十多年了,父母就去过他城里的家两次,并且只待了不到一个月。他每年过年,不管多忙,最晚除夕前一天肯定到家,打扫卫生、贴春联,然后和父母一起一边包饺子、一边陪父母说话,听听母亲的唠叨,听听他们讲讲村里的种种。他说,这才是过年呀!说话中我仿佛能看到他正享受着这浓浓的年味。 亲戚的一席话,让我想到了清人《围炉夜话》之中的一句名句“百善孝为先”,而我们的孔大圣人也说过:孝,德之本也。看来古今几千年,都是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也正如数位艺人拍摄的一首大型公益歌曲《百善孝为先》中所唱到:百善孝为先、中华的美德,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百善孝为先、常在心里念,福禄皆由孝字得、孝能感动地和天。 所以,当那首最能表达老人心声的《常回家看看》久唱不衰时,你,还在等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