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新闻
    >> 业内新闻
    >> 学习传统文化专栏
  公告栏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公示 2016-12-23
· 热烈祝贺集团成立十周年! 2014-12-28
· 集团搬迁公告 2014-06-06
· 热烈祝贺我集团物流园区奠基仪式圆满成功 2011-11-23
· 获省级甩挂运输试点单位 2011-06-29
· 热烈祝贺我集团于3月份完成并通过ISO第二次年度监督审核 2011-04-13
· 热烈祝贺福建省四通物流有限公司荣获市2009-2010年度守合同重信用单位 2011-04-13
· 热烈祝贺福建省四通物流有限公司荣获县2009-2010年度守合同重信用单位 2011-04-13
详细内容  

论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一)

    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日益发展和中西思想文化的不断沟通,在学术界流行一种看法,就是把传统文化放在儒家文化的层面上来表述,似乎二者可以等同起来。这种观点乍看起来颇有道理,但仔细分析却十分片面,因为,传统文化的外延比儒家文化要宽泛得多,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而儒家文化则仅仅是民族思想文化形态中的一种而已。传统文化除儒家文化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名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就儒家文化而言,在其历史演进过程中,大量融化吸收了其他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内容,从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如荀子之集成百家,自成一系;董仲舒之重儒家,阴阳家,自立一说;宋明理学家更融释道于一身,终使儒家达到较完备的理论形态。同时,儒家思想也不断被其他文化所融透和吸收,如魏晋以后的佛教思想,为能植根于中国大地,并能使社会民众所接受,都自觉地与儒家文化同流,这是儒家文化与其他思想文化相叠合的一面,我们一般把它划归到儒家文化的范围。但是,如上面所言,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还存在大量独立于儒家文化之外的文化内容,这些文化内容都程度不同地影响着传统文化的形成、民族心理素质、风俗习惯乃至人们的思维、行为、生活方式……譬如墨家主张的“兼爱”、“尚同”思想,千百年来不正是中国人民热衷追求和憧憬的理想目标?道家提倡的自然无为、逍遥羁放的思想情趣和人生态度,不正是一些放达无为之士所终身尊崇的信条原则?这些思想意识对中国国民影响颇深,在意识形态上往往成为儒家文化的互补结构。这些内容不同、类型相异的思想文化与儒家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吸收、融合,共同熔铸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当然,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种历史事实,即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还是儒家文化,这与把二者等同起来的观点是两码事,反思儒家文化,只能洞悉传统文化一般,而不是具体。我们认为,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的构成体系。

 

    但仅这样理解传统文化还不够,这种认识不能告诉我们:传统文化的东西何以能流传下来?这个深层次的问题更为重要。人们常常这么认为,在“文化”前加有“传统”二字为定语,便断言,传统文化即是指“过去之文化”。其实不然,传统文化不是静态的存在,而是动态的观念之流;不是静态的积淀物,而是动态的价值取向。所谓传统文化不仅仅意味着“过去存在过的一切”,其更深层含义在于:传统文化是一种观念之流,是一种价值取向,是肇始于过去融透于现在直达未来的一种意识趋势和存在。被称为传统文化的东西,必定是在社会机体组织及人的心理—生理结构中有着生命力和潜在影响力的东西,这些业已积淀为人的普遍心理—生理素质的因素时刻在规范、支配着人们未来的思想、行为,不具备这一特征,就不能划归到传统文化的范围。

 

   笔者认为,文化形态的东西之所以能够留传下来,必须通过两种方式:一是“民族凝聚的方式”,二是“个体转换的方式”。这两种方式彼此呼应,构筑成一个稳固的观念体系。任何形态的文化,首先是民族性的文化,它是适应民族生存的特点而形成发展的,是在民族身上体现出来的民族化的精神依托和力量,它往往凝聚为民族特有的国民性格和社会心理意识。不同时期的不同民族有着非常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类型。但是,民族精神和社会心理必须通过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生命的存在得以凸显,一切自然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意识形态的历史,都要从个体发展史中得到说明,马克思说:“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74页。。一切都经由“个体”的生命存在才闪现其应有的光辉,一切都经由“个体”思维的反馈、转换、过滤、筛选……等活动,才能获取其崭新的思想内容和理论价值。缺少“个体”这一现实媒介,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在自然—社会—历史所建构的三维文化背景中,与历史发展相伴随的文化成为对人们影响最大的文化背景,历史形成的文化氛围每时每刻都在塑模着符合文化类型的人格,每个个体也以自身的心智去建构、维系、支撑传统文化的平衡与存在。传统文化时刻在影响人,改造人;人又在既定文化环境中保存、再造传统文化,保存、再造的过程也就是传统文化不断得以延续流传的过程。传统文化与人之间构成一幅和谐圆融的画面,久而久之,人们的政治态度、宗教情感、人生理想、艺术审美、价值评判乃至思想、生活、行为诸方式,都浸透着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不可能以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来证明传统文化是怎样渗透到个体心理和生理中的,但是,文化基质(或基因)总是以某种心理积淀和生理遗传的方式贮存在人的心理—生理机制之中,构成较为稳定的个体—生理模态,这却是历史事实。此模态能自我更新,依靠内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来维系,前代人通过一定渠道把保存留传下来的东西(物质的,精神的……)传给下一代,下代人复通过一定方式接受、学习、领悟这些东西,世世相传,代代相继,传统的东西在中华大地上就这样延续了数千年。

四通首页 | 关于四通 | 资讯中心 | 企业文化 | 客服中心 | 运输车辆 | 四通网络 | 联系我们 | 四通天地 | 留言板 | 友情链接
福建省四通物流集团 ◎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4976号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绥安工业开发区绥安工业园 电话:0596-3223522
传真:0596-3110522 网址:http://www.fjst56.com 天锐网络营销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