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新闻
    >> 业内新闻
    >> 学习传统文化专栏
  公告栏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公示 2016-12-23
· 热烈祝贺集团成立十周年! 2014-12-28
· 集团搬迁公告 2014-06-06
· 热烈祝贺我集团物流园区奠基仪式圆满成功 2011-11-23
· 获省级甩挂运输试点单位 2011-06-29
· 热烈祝贺我集团于3月份完成并通过ISO第二次年度监督审核 2011-04-13
· 热烈祝贺福建省四通物流有限公司荣获市2009-2010年度守合同重信用单位 2011-04-13
· 热烈祝贺福建省四通物流有限公司荣获县2009-2010年度守合同重信用单位 2011-04-13
详细内容  

《弟子规》总叙之弟子规 圣人训

  钟茂森博士 2007/12/28 

    总叙就是全篇的总纲领,把整篇文章的宗旨为我们和盘托出。这里讲的『弟子规,圣人训』,开宗明义就为我们讲得很清楚,《弟子规》这篇文章到底是什么文章?它是圣人的训导。哪一位圣人的训导?具体的说,是孔老夫子的训导,这句话,“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就出在《论语》里面,而《论语》就是孔子的言行,记载着这位至圣先师每天的生活行持而已。所以《弟子规》不是一个普通的文章,而是圣贤的教诲。圣人的训导有一个基本的原理原则,这个基本原理原则实际上就在童蒙教材《三字经》里面头几句话,就把圣人训导说得很明白,《三字经》开宗明义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前面八句话可以说概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哲学。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本善是我们本有的,所以本善是我们人的本来面目。

    本善具体的说是什么?就是道德。《礼记》里面有一篇《中庸》,《中庸》里面有句话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天命讲的就是自然而然的一个东西,不是人为创造的,自然而有的意思,所以性是自然而有的,这个性就是本性。动念、造作如果能够合乎本性的话这叫做率性,率性就是循着本性这样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样的行为那就叫道。所以道用现代话来讲就是自然法则,这种自然法则是本来就有的,不是人为去创造的。老子说这个道是宇宙本体,你看他在《清静经》里面说,“大道无名,生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老子他也认识到宇宙有个本体,这个本体就叫做道。这个道其实也不是它本来的名称,大道无名,没有名字的,它是宇宙的本体,生养着宇宙万物;换句话说,宇宙从哪里来的?就从这个道来的。这个道没有形相、也没有名号,老子说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我就是勉强的给它起个名字,就叫做“道”。所以“道德”两个字含义很深,道就是宇宙本体,就是儒家讲的天命,就是性、本性。

    圣人觉悟了,我们说他证道了,证道以后是什么样子?他的身心就跟道合而为一,就跟宇宙万物合而为一,没有你我的分别,我就是宇宙,宇宙就是我,一切众生、一切人统统就是一个我,这种境界是圣人的境界。每个人都能达到这种境界,为什么?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这个本性,所以每个人都有,都跟道是合而为一,只是我们没见到。我们如何去见到?见到确实不容易,不要说见到,就是体会一下也不容易,为什么?道是无形无相的,没有形相,你说不出它是个什么样子,它又是寂然不动的,所以我们身体的器官没有办法去接触到,眼睛看不到,鼻子闻不到,耳朵听不到,舌头尝不到,我们的身体也不能够接触到,甚至我们的意识、思惟都没办法想象得到,更说不出来,所以老子也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个道,宇宙本体,寂然不动,一动的话就有形相,这个形相就是德。道德两个字,道是本体,德是现相,它有形相出来,为什么?因为动了。我们说心不动的时候就跟道合而为一,心一动,一个念头起来,这就有形相,这就有德了,而这个德与道相应,跟道相合。我们没有办法见道,但是我们能够见德。什么是德?最平常的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这个德我们能见得到。孝养父母什么样子?我们能够知道、能够体会得到;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什么样子?我们也能体会得到。所以我们一般人虽不能够见道,但是可以从德上去体会。

    只要循着这个德来生活,所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我们做个有德的人,我们必然有机会去见道。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按照这个德去生活?这是我们有习气,我们放逸惯了,从小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随着自己的那种习气、习性,造成现在跟道德相违背,所以不能见道。要见道,关键还是要接受圣贤的教育。所以《中庸》也讲,“修道谓之教”,教就是帮助我们从不良的习性回归到道德上来。《三字经》讲“性相近”,本性是相同的,但是“习相远”,有的人成为圣人,有的人是凡人,有的人幸福快乐,成圣成贤,有的人烦恼重重,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这些统统都是有没有接受教育的结果。而教育,目标就是让我们回归到道德上来,回归到本性上来,把我们本性中的本善发显出来。

    所以孔子,这是圣人,教人,《论语》上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一句话可以说是儒家教育思想的一个很好的概括。立志要立志在道上,“志于道”。这个道是什么?刚才讲的,就是天命,就是本性,就是宇宙的本体。我们立志要见道、要证道,要回归本性本善,要跟宇宙万物合而为一,这就是圣人。怎么去做?要“据于德”,要依靠道德,德就是德行教育。《弟子规》就是德行教育的基础教材,非常重要的一门学问。它的目标是帮助我们证道、见道的,最终成为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的圣人。所以《弟子规》可不能小看它,小的方面能帮你得到幸福人生、成功事业,那都是小的,大的方面来讲,帮助你成就圣贤。

    道和德,道是体、本体,德是相,体现的相是德,这是从内在来讲,表现在外在就要“依于仁,游于艺”,仁它的根本还是道德。仁是什么?爱人,对人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仁和艺这都是道德的作用,所以君子要行仁、要学艺,为什么?因为行仁、学艺就是回归道德,就是恢复我们的本性本善。怎么样行仁?孔子有一句话讲,“力行近乎仁”,你努力的去修学,按照圣贤教诲去做,这叫力行,力行就跟仁相近。所以我们对《弟子规》不可以小看,每一句我们都要进行反省,认真的落实到我们生活当中,每一句都要做到,不可以马虎,这就是行仁,行仁当中这就已经在恢复道德、恢复本性。“艺”是指艺术,艺泛指才能,你的技艺,古人讲六艺,所谓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现在我们说百工技能,一切的行业。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做什么事业,都是有一门艺,你做这个工作当中把你的仁爱之心体现出来,把你的道德表现出来,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所以道德仁义没有离开我们的生活,没有离开我们的工作。

    在我们人类社会里面每个人都不可能独立存在的,都是要在人群当中生活,在人群当中就要面临着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是道德的体现。这个关系我们讲的五伦关系,这五伦:有父子、有兄弟、有夫妇、有君臣、有朋友。君臣这里面是讲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上下级的关系。每一个人一出生他自然而然就要面对这五种人伦关系,这个不是人为创造的,自然而然的。一个人呱呱坠地的时候他必定有父母,所以父子关系产生,父母家族里面必然也有同辈的,兄弟姐妹产生,将来长大了,有夫妇的关系、有朋友的关系,踏入社会工作,必定有君臣,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些关系都要处理好。如何处理好?要在关系当中我们要履行我们应尽的义务,所谓五伦十义,在五种人伦关系里面我们要履行十种义务。哪十种?所谓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兄良、弟悌。

    这五伦的关系,你是在这个关系当中,自然就要承担起你的义务,如果你不承担义务,这个关系必定搞不好,所以做父亲的必须要仁慈,做母亲的也是如此。父母对儿女他的爱心这是天然之理,能够以爱心对待自己的子女,这就是德,这个关系是道,随顺这个关系就叫德。儿女对父母要孝顺,这也是德。君臣之间,上下级之间,上级对下级要有仁恕之心,要关怀他、照顾他,他犯了错误也要用一种宽恕的心对待,帮助他改过,这是领导应尽的义务;下级对领导也要有一种忠诚之心,不能够有欺骗的行为,这是应尽的义务。夫妇之间要有道义、有恩义、有情义,要互相的体贴,互相的照顾。兄弟之间要做到兄友弟恭,兄长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兄长要恭敬。朋友之间要互相讲信义。这些都是符合道德的。

    古人把道德进行了归纳,归纳成八种,叫八德,所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一种说法,另外一种八德的说法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两种说法把它汇集在一起,去掉相同的字,可以说有十二个条目,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条都是我们应该具有的德行、人品,这些都是《弟子规》里面教导的内容。具体的说,《弟子规》教我们这七大部分,所谓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和学文,这七大类归纳得非常好。既然说这些教诲是圣人训,这个圣人没有单说是孔子圣人训,虽然是孔子提出的提纲条目,但是孔子自己说他一生述而不作,他只是转述古圣先贤的教诲,所说的是尧舜禹汤的教诲、文武周公的教诲,孔子自己本身没有创作。所以《弟子规》做为圣人的训导就不是说孔子自己发明的、自己创造的,不是的,而是什么?孔子他也证到了,他对于古圣先贤所说的教诲完全认同,古圣先贤所说的教诲都是自然之理,每个人本性本来就有的本善,只是古圣先贤把它彰显出来。我们凡人这个本善被蒙蔽了,被什么蒙蔽?被习性蒙蔽,“习相远”。所以我们如果能够听从圣人的教诲,按照《弟子规》上所说的教诲去力行,就逐渐把我们不良的习性给洗刷掉,让我们的本性本善彰显出来,这样不知不觉也就成为一个圣人。当我们成为圣人以后一看,《弟子规》是什么?就是我们平时生活的写照,不是说圣人非规定我们要这样做的,我们本来就是应该这样做的,这是我们本性自然的流露。当我们没有回归到本性的时候,我们要勉强去做,这叫力行,等到回归本性,这个本善自然流露,你就不用刻意,自自然然你就跟《弟子规》完全相符合。

    孔子说他到七十岁的时候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矩就是规矩。规矩,最基本的是《弟子规》,你用《弟子规》去对照孔子的言行,一条条的对照,没有违背的,为什么?这是圣人本来生活的样子。你本来也是这样子的,我本来也是这样子的,不是说他制定了一个戒律、清规,让我们去守,不是,我们本来的生活行谊,这是我们的本善,不是给我们外加的。我们明了这个事实,对于学《弟子规》来讲就信心十足,对于学习圣贤之道就信心十足。为什么?我们本有的本性,当然可以把它恢复,本有的本善,当然可以彰显出来。那些不良的习性,像不孝、不义、不忠、不悌这些不良的习性,本来没有的,本来没有当然可以把它去除掉。所以整个圣贤教育的过程就是让我们回归本来面目的过程。既然是你的本来面目,哪有做不到的?当我们恢复本来面目,本性中的本善就像泉水一样汩汩的往外流露,是无量无边的善,举止动念无非是善,那是说不尽的。

    说不尽的善,圣人也为我们归纳,就讲到这七个方面,就是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所以总叙里面就讲“圣人训”,底下就用这七个部分来概括。
 
 
感恩老师的分享!  (恭载自弟子规公益网)


四通首页 | 关于四通 | 资讯中心 | 企业文化 | 客服中心 | 运输车辆 | 四通网络 | 联系我们 | 四通天地 | 留言板 | 友情链接
福建省四通物流集团 ◎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4976号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绥安工业开发区绥安工业园 电话:0596-3223522
传真:0596-3110522 网址:http://www.fjst56.com 天锐网络营销策划